當年九十三師撤守緬甸,兩度擊退緬甸政府的軍隊,並且以反共救國軍的名義數度反攻雲南,接著在聯合國的壓力下, 1961年國民政府撤軍,總計四千多名進入寮國的部隊被撤退回台灣,其中兩百多人被安置在南投縣仁愛鄉今日的清境農場開墾荒地。剩下李文煥及段希文指揮的兩軍,有部分士兵因為家就在滇緬邊境不願意離開,於是就地解甲歸田。只是緬甸跟寮國都視他們為毒蛇猛獸,必除之而後快。最後兩軍只能轉進泰北。

 

「我們是用生命與鮮血和泰國政府交換身分與土地」。泰北孤軍幫助泰國政府打境內泰共、寮共、苗共等國際共軍,換取身分與土地。這些共軍盤據在泰緬邊界已超過二、三十年,泰國人打不下來,最後是靠這群異域軍隊協助泰國政府剿共,獲得泰國政府認同,取得泰國居住權。

時隔數十年,孤軍已經寫入史頁,泰北地區由於廿多年前的排華運動,目前華語教育屬於補習教育,附加在泰語教育之外。學生白天上完泰語課,放學後才繼續到華語學校上華語課。

1984-1993年間,泰國政府對中文教育採高壓政策,村裡許多中文學校都被沒收而改建為泰文學校;直到1995年左右因泰國工商界亟需大量懂得中、泰雙語的人才,相關教授中文的法令才日漸鬆綁。近年泰國政府重視華語文的推廣,視為知識經濟、文化產業的國家發展政策,在2008年以前,全泰國所有中學都必須開設中文課程。

 

為何會選擇泰北辦理這項活動?

泰北地區是少數目前除台灣之外,還在使用繁體中文的地區。而且對泰北的華人而言,渴望學習中文,不僅可以獲得較好的工作機會,更可延續民族情感,因此,在泰國義務教育外,利用晚上及假日學習中文課程,孩童辛苦的程度可想而知!目前仍使用從前破舊的國編版課本,模糊的教材與泛黃的書籍,記載著之前使用者的筆記,說明教材闕如外,師資更難覓。

待遇低的中文教師流動率高,進而影響教學品質,有能力家長,多把孩子送往鄉鎮地區,留在村落的大多是社經地位低,付不出每個月20元泰銖的學費,學校收不足學費,自然請不起好的老師,問題一再惡性循環,縱使孩子上課再專心努力,他們始終處於弱勢,顯示師資培育與志工教師的迫切,帶入新的刺激與教學法協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DVOLUNT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