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黃  翔 原載於:〈泰北華教簡訊〉(西元2011年7月號)

 

復興小學位於鄰近滿星疊的回興村,回興村創立於西元1965年3月,最先為傣族聚居,有九戶人家,約48人。1971年時有三戶華人移居來此,隨著緬甸的動盪,從密康、小密康、邦弄、民模等地,陸續湧入大量難民,至2004年普查資料顯示,回興村共有404戶,2383人,包括109戶華人,以及眾多傣族、拉祜族、傈僳族、阿卡族與泰族等。

復興小學創立於西元1987年2月,當時名稱是惠明小學,王基勛先生擔任校長。五位教職員,85位學生。硬體設備只有四間簡陋的茅屋校舍,以及竹子搭成的課桌椅。所幸得到僑委會與善心人士的扶助,學生可以免費入學就讀。

西元1989年3月,改名為復興小學,獲得陳茂修將軍的協助與指導,由李興昌先生接任校長。並從1993年開始,得到僑委會捐建七間教室,贈送170套課桌椅,以及校長個人捐建的校舍、廁所、辦公室等,環繞著小小的運動場,完成復興小學現有的規模,教職員增加為九人,學生人數也多達175位。

1997年至2006年,由劉開雲先生擔任第三任校長,2006年迄今,由長期擔任行政工作與訓導主任的李兆雲先生出任校長。

多年來獲得僑委會、台灣天主教明愛會、香港神州青年文化服務中心、香港莒光文化服務中心、泰北文教推廣協會、台灣世界青年志工協會和各界志工的支持,大致上維持在教職員九人,學生兩百多位的編制。

除了行政費用,學校最大的支出是教師的薪資,但因村子的經濟情況不佳,許多學生積欠學費,拖到學期末也無法償還,因此學校往往入不敷出。李兆雲校長表示,就算學生全額交齊學費,仍舊不足以維持學校的營運。採訪之時,復興小學獲得明愛會、泰北文教推廣協會認養教師的薪資,但經費不足仍是學校長期營運的隱憂。如果學校教師能夠獲得善心人士的認養,將有助於提供學生穩定的學習環境,甚至可以聘請新的英文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DVOLUNT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