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正式服裝,滿臉笑意,有著兩顆小白兔門牙,這是我對張校長的第一印象。

    1996年張校長從昆沙部隊回到家,張校長本來是打算到大都市甚至台灣闖闖,但校長的父親卻希望校長能留在自己的家鄉服務,張校長的父親先幫校長在大同中學安排了老師的職位,從此張校長便開始了他的教育路,「當時我很懷疑自己是否能勝任,才中三畢業的我真的能做個好老師嗎?當初真的很猶豫。」張校長說。當張校長教育路將邁向第四年時,有位台商來找校長(當時校長是訓導主任),希望校長能去他的公司當主管,並且願意付張校長一個月至少28000泰銖的薪水,有家庭要養的張校長聽了非常心動,畢竟一個月3000泰銖和一個月28000泰銖真的差很多,加上張校長本身就很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於是張校長向老校長遞出了辭呈,但老校長並不准離,老校長對張校長說說:「留下來教育更多學子絕對會比較有意義。教育這行呀!無功就有過。」張校長的父親也對張校長說:「不是叫你去發財的,是叫你去學習當一個老百姓,學習如何奉獻。」聽了他人的意見,張校長最終放棄了高薪,留在大同中學為教育付出。

    張校長一上任便決定要完成歷代校長的夢想「蓋大禮堂」,但,要蓋一座大禮堂需要520多萬,學校根本就無法支付,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得知消息後便答應校長捐款30幾萬來協助完成禮堂,但,還是缺將近500萬,有幾位善心的記者便義務幫大同中學寫新聞稿,希望能跟外界募集到一些金費,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駐泰代表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願意捐助500萬,但條件是大同中學不能再唱中華民國的國歌,學校內不能再有任何一項事務和中華民國有關,在中國不斷施壓力下,張校長還是沒有答應中國的條件,張校長說:「一方面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多年來一直給予大同中學許多援助,另一方面,我們堅持教育是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不分性別、不談政治的。」後來中國也就沒有捐助大同中學任何資金,而是由台灣團體和一些在泰國的台商出錢一起幫助完成大禮堂的。張校長說這是他上任後遇到的第一件困難事。

    師資流動頻繁和學生的生活習慣不好是校長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難,我們先談師資問題。校長說:「這裡的薪資待遇沒有大城市好,生活品質也不是很好,加上許多老師都想出去看看,所以要留住老師真的很不容易。」老師不斷的更換,孩子要不斷的適應新教師,這對學習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

    隨手丟垃圾,而不是隨手撿垃圾;看電視看到凌晨,而不是讀書讀到凌晨。校長說,現在物質生活品質提高了(有電視)但精神生活方面卻比以前時代來的降低許多,希望能從生活教育著手,讓孩子們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衛生習慣是校長一直以來最大的教育目標,張校長:「生活習慣沒做好,書怎麼能讀好?」校長也說:「希望校園能做到垃圾不落地,甚至將垃圾分類處理,做好資源回收的工作。」校長知道要改變一個大環境並不容易,但他還是會努力去達成他所設下的目標,「就從我自己開始做起吧!」校長說。

張校長肯定2009年明道泰北團的每位小老師,校長看見每個人都盡自己的最大力量要將課程教好,校長相信每個人都已盡量將自己所會的交給泰北的孩子 們了,校長說他真的很感謝大家!期待下次的相見。下次到泰北時,校長希望小老師們能多多跟泰國的孩子談談台灣小孩努力求學的過程,以激勵泰國孩子們更願意認真讀書,除了課業方面,也可以跟他們聊聊台灣的風土民情或是小老師自己的生活,盡量和他們多溝通,以增強他們的語文表達能力。教生活上面的小技巧也會是很不錯的教材,校長說。校長也希望我們能教那些孩子一些手工藝品之類的新鮮事。

在大同中學的日子,常常看到張明光校長為校務到處奔波,常常我們做完課業輔導要回宿舍了,校長卻還是在忙著孩子們的事情,可以說校長幾乎是以校為家,犧牲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將自己完完全全的奉獻給了泰國北部的教育。現在,張明光校長對我們來說不再只是一位掛著笑容的普通校長了,而是一位值得我們,甚至全世界學習、敬重的一位模範。

                                        小記者:余宸旭、林佳諺           編輯:林佳諺               2009.08.03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大同中學
    全站熱搜

    MDVOLUNT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